明确目标 压实责任——论全力以赴推进“创文”常态化

发布时间: 2021-12-08 11:57:09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客户端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全国文明城市是最具说服力的“地方名片”和最具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2020年,我市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今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周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启动之年。“创城”不易、“守城”更难。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征程,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新一轮“创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民心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以对晋城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重整行装再出发、久久为功抓创建,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以一往无前的劲头、扎实有效的举措,持之以恒地把创建成果巩固好、提升好,以决胜姿态全力打赢新一轮创建首场硬仗,为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有人说,我们已经“创文”成功了,还有必要再创吗?实则,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强民生福祉的过程,也是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

国家对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每年要进行一次复检,对工作不力的城市,中央文明办将会责令其整改、停牌、摘牌,乃至取消荣誉称号。从2021年开始,中央文明办对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实行的是不定期多批次的实地测评,测评标准要求更高、负面清单要求更严,无论是网上材料申报、实地点位测评、居民问卷调查,还是“负面清单”都容不得一丝懈怠。省文明办也把对全省的全国文明城市及提名城市进行暗访作为常态化工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醒,提高思想认识,“创在经常、建在平时”,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把握关键,进一步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成色,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生活的环境、设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新形式下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是我们创建的新目标。可以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多高,文明创建的路途就有多远。市委书记王震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必须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干群众所想所愿、所急所盼的事情,多干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事情,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并以此为抓手,多办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才能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进而凝聚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晋城虽然成功摘取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好了第一步。要清醒认识到,面对新形势,对照新要求,我们的市民文明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思想认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方式转变不到位、压力传导不到位、机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本质认识不足,存在“奖牌到手、创建到头”“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心态,创建热情有所下降,创建力度有所减弱。

要增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内生动力,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文明城市创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意义,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重要支撑。

实践证明,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发展过程,从入眼、入脑再到入心,从知民、利民再到靠民,从管理、治理再到自觉,从面子、里子再到精致,从文脉、文化再到文明,从整治、机制再到长治。因此,没有扎实的创建基础、强大的创建领导、正确的创建理念、全员的创建机制、科学的创建方法、坚强的创建信心,明确的责任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创建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提高政治站位,拉升工作标杆,坚持精细化、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宏观思考和整体谋划,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树牢目标导向,强化交账意识,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常态化工作抓紧抓实,针对创建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问题,针对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以跑马拉松的心态和百米冲刺的激情,保持战略定力、锐意拼搏进取,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努力把创建成效体现在群众的参与率、支持度和满意度上,再接再厉、众志成城,立足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着力创建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


责任编辑: 常晓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